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首页 > 行业动态 > 通州楼市新政出台暗含调控趋于分类和精准态势

通州楼市新政出台暗含调控趋于分类和精准态势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5-08-19 10:23:21

当我们谈论通州时,谈论的绝不仅仅是楼市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 (实习记者 陈凯茵)从通州将成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风声骤起,到靴子最终落地,首先热烈响应的还是楼市。市场用此起彼伏的投机、炒房、追涨热烈欢迎“行政副中心”的落地通州。

而就在通州楼市“形势大好”之时,8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通州区政府连夜发布了《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热到烫手的通州楼市降降温。

《通知》规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才可以购买1套通州区商品住房:一是京籍无房户;二是已有1套住房的通州户籍居民家庭,需落户通州3年(含)以上;三是已有1套住房的北京市其他区县户籍居民家庭,需近3年在通州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四是在京无房的外地人,需近3年在通州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

相比于现行的北京市户籍家庭限购2套、外地及单身限购1套的政策,这份通知被称为“加强版限购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州“限购令”的出台能够有效缓解因“城市副中心”概念而引发的投机、炒房、追涨等风潮。

除了抑制炒房,“加强版限购令”背后还透露出另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重新凸显出“行政副中心”的真正含义和责任。根据北京市关于行政副中心的规划思路,除了把适宜的行政事业单位转移到通州,北京还希望以此带动科研、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的聚集,逐步带动中心城区人口向通州转移。

对通州而言,楼市回归平衡发展,是在营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承接北京科研、商务、文化、会展等相关产业的落地。

“行政副中心”的规划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涉及京津冀大区域的长远发展。政府和民众的确期望看到京津冀发展得“如火如荼”,但这种“如火如荼”并不能单靠房地产炒作来形成,而是需要通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而形成。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我国楼市长期存在的“通州现象”,但凡出现“自贸区”、“经济开发区”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出现,楼市就会首当其冲蠢蠢欲动,这似乎已经变成一种惯性。通州“限购令”无疑警醒这些投机者,是时候把关注点落回政策本质的导向和利好了,毕竟房地产不是全部。

此外,作为全国楼市中首个区县调控的案例,通州楼市新政的出台也暗含着调控趋于分类和精准的态势。

今日公布的7月房价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全部上涨且涨幅仍然较高,绝大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但涨幅低于一线城市,大部分三线城市房价环比仍然下降。

结合此前楼市其他相关数据,可见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房价分化日趋明显,楼市调控政策显然不能再“一刀切”。

事实上,早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今年楼市调控方向奠定了基调。

有专家也呼吁:楼市调控亟待“分城施策”。而本次通州限购令在北京限购令基础上,直接把调控范围局限在单个城区内,给其他地区的楼市调控拓展了新思路。

杂志内刊
协会介绍 | 协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协会领导 | 申请入会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