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过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天安门,下面我们再往北走,来看看进入紫禁城之前的又一座必经之门,端门。
应该说,端门的名气远远不如天安门,甚至更不如其再往北的午门。那么,端门在明清两朝 500多年的历史中,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
关于端门用途之探寻
首先,我们来看看端门的“端”字怎么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端同“耑” ,“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端,在篆文中的表示是这样的:
造字本义: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后来,隶书的 ,误将篆文的老人长发 写成 ,最后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端字。总而言之,端字是即端正之意,那端门也就是“端正之门”。据《周礼》记载,天子五门,自外向内依次为
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端门可以算作午门的外门(宫城外门),相当于周礼天子五门之制里的雉门或库门。端门,是皇城的正门,亦称重(zhòng)门,即宫门,也就是第一道门的意思。(据《文选》记载,“重门,帝宫门也”)上图为北京民俗画家刘洪宽 2001 年绘制的 53 米长卷《天衢丹阙》老北京风物图卷中北京中轴线上的端门景象房地产史话关于端门用途之探寻老北京城门的记忆——皇城城门之正门 端门端门,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出宫,仪仗要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长达两华里。同时端门和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以显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端门城楼是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仓库。
不仅北京皇城有端门,南京的老皇城亦有端门。
端门之形制
端门,始建于明永 乐 十 八 年(1420年),其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的城台下部有五个券形门洞,长均为 40 米,中间的门洞最大,高达 8.82 米。其他四个门洞依次向外缩小,分别为 4.43米宽、3.83 米宽。
中间的门为御路门,仅供皇帝走,两侧的王公门供王公等贵族走,最外侧的品级门供三品以上官走。五个门洞内各有两扇朱漆大门,门上有“纵横各九”的鎏金铜钉。
端门城楼内共有60 根直径大约92 厘米的红漆楠木柱。城楼正面36 扇门窗,采用菱花格式,窗下部为雕花裙板。据清代《国朝宫史•卷十一•宫殿一•外朝》载:天安门其北相直榜为端门,康熙六年重建,制与天安门同。南立华表二,左右两庑各二十二楹。东为太庙街门,门内为太庙。西为社稷坛门。门内为坛。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又重建过,并增建城台、城墙。建 国 后 的 1955 年,也进行过一次大修。
端门之旧影回顾 从清末到民国
关于端门的那些年 那些事
明清时,逢皇帝上朝,百官皆跪于端门,故端门亦有端正衣冠之意。待皇帝召见,方可穿过端门、午门左门洞或右门洞、太和门而入太和殿觐见。据史料记载,明嘉靖 36 年(1557 年)四月,紫禁城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失火,损失巨大,嘉靖皇帝下诏引咎自责,修斋五日,并采纳术士意见,术士曰:端午二门本正阳之意,现天火击穿三大殿,须在承天门(天安门)外再建一正阳门楼,并在端门上铸一镇殿大钟方可辟邪消灾。
1558 年初,端门镇殿双龙盘钮大钟铸成,重逾3吨,每逢早晚朝、节庆日或皇帝出巡、回銮时,端门敲钟、午门擂鼓,钟鼓齐鸣,声震数十里,令人肃然起敬。嘉靖皇帝每逢盛典必亲自撞钟,以祈上天保佑江山永固。以后,明清各朝帝王均沿袭此礼,以祈求开端良好,天随其愿。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一群英属印度兵来到端门城楼,抢掠城楼内的仪仗、兵器、金器。最后仅剩下悬在城楼中央的大钟,英属印度兵用枪击坏了大钟顶部的钟钮龙爪。从中华民国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端门城楼一直是历史博物馆(初名国立历史博物馆,后来多次更名。
1960 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 2003年成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之一)的文物库房。
1987 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审批范围包括午门在内的紫禁城,端门则不在审批之列。
2003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后,端门隶属该馆管理。
2011年5月1日前,在文化部主持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管理的端门及端门北侧的朝房正式移交故宫博物院管理和开放,以恢复午门前的历史格局及庄严气氛。
阙左门 阙右门
说完了端门,我们继续往北走,在进入午门之前,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两座旁门,即阙左门、阙右门,它们分列午门南侧两端(如右图)。那么,它们又是做什么用的呢?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个“阙”。
阙,是中国古代用于标志建筑群入口的建筑物,常见于城池、宫殿、宅第、祀庙和陵墓之前。阙,大体是由最初的显示威严、供守望用的,逐渐演变为显示门第、区别尊卑、崇尚礼仪的装饰性建筑。阙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的双阙,双阙之间不设门,上覆屋顶。这种独立的双阙,到唐宋时仅用于陵墓,以后就不再用了;另一种是门、阙合一的阙,既在双阙之间连以单层乃至三层檐的门楼。
阙经宋元的演变,到明清时成为北京紫禁城午门的形制了。端门至午门之间的东、西两侧为六科(即吏、、礼、兵、刑、工六科)值房;东侧北部开阙左门,阙左门南有庙右门,通往太庙;西侧北部开阙右门,阙右门南有社左门,通往社稷坛。下面,我们先来说说阙左门。它是午门外向东出入之门。明初建,木构 3间,单檐歇山顶,门北庑 3 间,为诸王朝房。门外有下马碑石,凡九卿会议,拣选人员,验看月官均集于此门。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阙右门。它是从午门外向西出入之门,形制与阙左门完全一样,同样为诸王朝房。据史料记载,在明代夜间,紫禁城各城门采用传铃巡更制度。在紫禁城城垣和护城河之间,建有看守铺房 40 座,名为红铺(详见上期内皇城门介绍),每铺驻 10 人。设了41 个铜铃,放在阙右门。每晚,从阙右门开始每隔一段时
间传出一个铃,最后全部传回阙右门。最后,我们来说一个关于门钉的小插曲。2010 年故宫博物院对阙左、阙右门开始安装新门钉,重新修缮端门时也更换了新的包金大门钉。其中,阙左、主要是为了复原阙左、右门的六个大门,依然按照象征皇帝九五之尊的九排九列安装,共安装了972个大门钉。据介绍,这些门钉都是真金包裹的铜钉,每个重达两三斤,而且由于门钉不容易固定,所以在刚刚安装的半个小时内不能随意触碰。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