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周武王封召公 奭 于燕,建都琉璃河算起,北京已有 3000 多年的建城史。
如果不算辽南京、金中都的陪都地位,仅从忽必烈建元大都为全国统一政权的都城算起,北京也有近千年的都城史。
明朝的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洪武、永乐时期对其进行了改建、扩建,现在的宫城、皇城、内城、外城都是嘉靖时期修建的。其后,明正统、清乾隆时期又对其在不改变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清朝末年,北京城尤其是城门,屡遭外人战火侵毁。民国后,出于便利交通和城市发展考虑,城门、城墙多次被局部拆除。建国后的 70年代,政府为改造城市交通、修建环线地铁,将绝大部分城门、城墙都给拆除了,只有在周恩来总理和以梁思成、郑孝燮等一批建筑专家努力争取下,才留下了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政府为了恢复北京的中轴线,将南城的永定门城楼进行了复建。
虽然,这些消失了的老北京城门已经离开我们有半个世纪了,但是在二环路上,无论是公交车站,还是地铁 2 号线,无不在延续着这些城门的历史。
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重新再现那些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老北京城门吧。
明朝的北京城,共有四重城墙,20 座城门,俗称“内九外七皇城四门”。
宫城(紫禁城)、皇城只有城门楼,而内外城则城门的所有设施一应俱全,因为内外城的城门除了具有出入城市的通道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对外防御。
内城九座城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
外城七座城门:西便门、广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广渠门、东便门。
我们就从内城的西直门开始,逐一向大家呈现它们辉煌而又传奇的历史。
老北京城门的四个组成部分
1、城楼。它是筑在略高略宽于城墙且与城墙连为一体的城台上,其下城台正中辟城楼门,是城门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
2、瓮城。它是建在城楼前的一座小城堡,其墙体高、宽略同于城墙且城楼左右城墙连为一体,平面呈方形、长方形或半圆形,起到防御线外移,保护城楼的作用。
3、箭楼。它是筑在瓮城上对着城楼之处,对外的三面每层辟有对外攻击或防御的箭窗数孔至十数孔,其下城台略高宽于瓮城墙体且与瓮城连为一个整体。
4、闸楼。它形似“小箭楼”,亦三面辟有箭窗,筑在瓮城之上或左或右,或左右兼有,其下辟门,但不设门扇,而设有闸楼控制的可吊起或放下的“千斤闸”。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