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无小事
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至今已有 5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城内城正南方向的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在当年的京师九门(内城)中,它是惟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城门,现存城楼与箭楼。
正阳门因皇帝龙车出入此门,正阳门又称“国门”,在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 年),明武宗的堂叔祖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谋反,明武宗借亲征之名南下巡游,班师之日,在正阳门前举行了献俘仪式。明武宗叫人将数千名战俘都绑上标牌,斩获的首级都悬挂于高杆,标牌与高杆都系上白色飘带,闹得国门前方白茫茫一片,当时就被人称为不祥之兆。果然,三个月后明武宗病重身亡。
由于明武宗没有后代,朝臣们只好立他的堂弟兴王朱厚熜为帝,即嘉靖皇帝。朱厚熜由湖北进京时,朝臣们认为他不是皇太子的身份,只能走东华门进宫。但生性固执的朱厚熜坚持一定要由正阳门入城,经大明门进宫。清朝顺治元年(1644 年)10 月 19 日,顺治皇帝由沈阳迁都北京时,也是由正阳门入城,就因为正阳门是国门。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 4 月 24 日),正阳门外的街区发生大火,康熙皇帝在得知百官均未到场救火以后,遂亲自出宫登上正阳门察看火势,并派遣大内侍卫组织扑救。次日上朝时,康熙皇帝严厉训斥了玩忽职守的官员们,他说“城外系汉官所居之地,遇此等事亦应协力料理,乃置若罔闻,袖手不顾,则他事亦因循坐视可知”。
正阳门的名字来历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十七年(1419 年)将元大都南城垣向南移建 800 米,原来北京城墙正中的丽正门迁建到今正阳门的位置,仍称为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 年),明英宗将元大都的十一个门改为九座城门。
正统四年(1439 年),又在京师各城门外添建箭楼,以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纷纷在九座城门前添建箭楼,丽正门也于该年正式改称“正阳门”。“正阳”意为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象;“正阳”也指帝王所居住的京城至高无上,圣立当中,日至中天,万民景仰。加之古人以南为阳,以南为正,故命名为“正阳门”。
北京最大的城门
正阳门是以军事防御功能、礼仪功能为主体的一组建筑,包括今天的箭楼和城楼,都叫正阳门,俗称前门。过去的正阳门是“四门、三桥、五牌楼”,一圈瓮城连接着箭楼、城楼、东西闸楼等 4 个城门,箭楼前是三座石拱桥组成的“正阳桥”,其南即通向前门大街的“五牌楼”。
正阳门城楼面阔 7 间,齐城平台宽 50 米,进深 24 米,通高 43.65 米。正阳门箭楼通高也达到了 35.37 米。它们均是中国乃至世界“城门”中最为高大雄伟的城楼和箭楼。城楼与箭楼之间形成一座大瓮城,南北长 108
米,东西宽 88.6 米,瓮城的四个方向各开有拱券式门洞。
两个“独一无二”
在北京,无论是内城,还是外城,城门箭楼上都没有匾额,只有正阳门上有满、汉文匾额。此外,北京内城的瓮城内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庙,东为关帝庙,西为观音庙。正阳门关帝庙内塑像为明朝原物,清朝皇帝由天坛郊祭回宫时必在庙内拈香。庙内有“三宝”,一为大刀,一为关帝画像,一为白玉石马。
正阳门箭楼,也是京师内城九门中惟一开门洞的箭楼,明清时期专走皇家“龙车凤辇”。 而黎民百姓只能走城门楼两侧“瓮城”下的门洞(闸门),民国以后才允许从中间的门洞进出城。
明清时,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皇帝都是大驾卤薄浩浩荡荡地出皇城,经正阳门而顺着前门大街一直向南而去。
“千金闸”里有玄机
清代正阳门由汉八旗中的镶蓝旗镇守,汉军官二员、兵四十五名、大城炮八门、制胜炮三门、神威炮九门、铁心铜炮四门、神机神枢炮一百零九门。过去,守城官兵和行人要进出正阳门,须先从瓮城东、西两侧闸楼绕行进出瓮城,从城楼下的门洞进出城。箭楼门洞和瓮城左右的两个闸楼门洞都装有“千斤闸”,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落下。值得一提的是,正阳门箭楼门洞里边,至今仍悬有一扇涂有红漆的“千斤闸”,箭楼有两重门,前为升降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千斤闸”的起降原理是靠一对绞盘(竖辘辘)和一对保险梁升降系统,结构合理,非常科学。
两次被毁 两次重建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正阳门箭楼毁于战火。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当年冬季,在正阳门城楼上宿营的英军印度兵因取暖做饭失火,又将城楼烧毁。
1902 年 1 月 7 日,逃往西安避难的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返回北京,他们从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车站下了火车,乘轿由正阳门回到皇宫。为粉饰观瞻,顺天府尹事前清除了正阳门上的残垣断壁,找来棚彩匠人用彩绸和木料在光秃秃的城台上搭建了临时牌楼。
1906 年重建正阳门箭楼时的情景,瓮城内堆满了各种木料。历史档案证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正阳门的门
楼主体,是 1903 年以后,由各省捐银修建的。
1915 年,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提出了《修改前三门城垣》方案。6 月 16 日开工,工程由德国建筑师罗 (Rothkegel) 设计。拆除了瓮城,在城楼两侧各开两座门洞,在原瓮城外侧修了两条 20米宽的马路。此次改建进行了很多调整,现在见到的正阳门箭楼就是这次改建的。解放后,朱启钤任中央文史馆馆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5 年,经周恩来批示,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得以保留。周总理曾多次到东四八条寓所看望朱启钤老人,征询天安门广场周边建筑配置的意见。
1967 年,文革期间,正阳门关帝庙与观音庙一同拆除。
1980 年,一直由北京卫戍区 1949 年以后占用的正阳门被政府腾退。
1988 年,正阳门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 年,政府集资 160 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
1990 年,正阳门正式对社会开放。
2006 年,政府再次投入 1000 万元对正阳门进行修缮改造,成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
正阳门基本数据
正阳门城楼,整体高度为 42 米,城台高 13.2 米,南北上沿各有 1.2 米高的宇墙。城台正中辟有券门,门内设千斤闸。城楼高两层,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城楼的楼上、楼下均四面有门。面宽七间(41 米),进深三间(21 米)。上下均有回廊。楼身宽 36.7 米,深 16.5 米,高 27.3 米。正阳门箭楼,占地 2147 平方米,砖砌壁垒式建筑。顶部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顶。箭楼上下共有四层,南边为楼北边为抱厦;南侧面宽七间,宽 62 米,进深 12 米;楼高 26 米,连城台通高 38 米。箭楼设四层箭孔,每层 13 个(内城其余八门箭楼为每层12 个箭孔),东西各设 4 层箭孔,每层 4 孔。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