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出台一系列需求侧调控政策后,北京在供给端的推动上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
今年以来,北京提出明确指标增加新房的供给。相比于2016年北京全年土地出让44宗、成交总金额852亿的情况,今年北京市明显加大了土地供应。据机构统计显示,本市年内土地成交金额已经突破1000亿元。
近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一下挂出5宗“限房价、竞地价”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其中还包括一宗罕见的、可以用于建设住宅的东城区用地。
盘点上半年出让地块情况可知,这些地块使用功能更复合,向涵盖商品房、租赁和保障房(或自住房)三位一体的供房结构去转变。限价、自持、配建自住房成为三大关键词,供地结构的明显转变,带来对未来住房市场结构的不同预期。
不止如此,6月27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办理商品住宅项目预售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布了389个在途项目清单,并推出办理预售许可的相关规定,推进这些项目尽快入市。
北京此前提出要加快“1300万平方米已拿地未开工、950万平方米已开工未入市”的在途商品住房项目尽快入市销售。本次公布的389个在途房地产项目,显而易见是这部分供应的一大主力军。这部分库存如转变为实际供应,将能起到稳定和引导市场合理预期。
不过,在相关通知出台之后,后续执行及时跟进,调控政策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尤其是一些项目受制于各类因素影响而无法展开,有些因素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层面协调。当然,对于主观捂盘惜售或拖沓施工情况,则必须给出从重处罚。
北京楼市调控逻辑深化的背后,其释放的信号值得市场深思。比如自持地块多了,这就对开发运营实力之要求非常高,未来房企要更加重视抱团拿地,资金、资本、资源雄厚的房企联合体更能集中优势让土地价值最大化。
督促在途房源入市,面对这一信号,房企也要有所警觉。当前地产项目面临限价,房企有着惜售的心态在所难免,但在弱市之下,尤其是政府放松取证条件的大背景下,还是快速回笼资金要紧,毕竟短期内市场筑底情况无法改善。
对于住宅项目,更应意识到产品力是王道,在环境资源、产品户型使用功能、物业服务等多方面强化,赢得市场青睐。尤其是标榜高端的住宅项目,更应提高物业服务和安全防护的意识,最近杭州大火的发生地就是高端住宅项目,其暴露出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并非某个项目独有,而值得行业深思。
随着市场的不断盘整,眼下,作为全国房价的指向标,北京的楼市虽然并没有起到降温的带头作用,但新房价格失去了上涨动力,二手房市场上,买方观望情绪弥漫,楼市调控已经初见效果。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