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基层调研了解到,许多民间投资都很愿意投向医疗养老等社会领域,但这里面的前置审批“条条框框”太多。政府该松绑的必须要松绑,别再让社会办医四处求爷爷告奶奶!
瞄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推进医疗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补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放管服”改革在社会办医领域大有可为。只有放得开、管得住、服得好,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有效供给,对接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医养结合的市场需求和缺口很大。但这个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还没有完全跟上。比如一些前置条件,像办什么科室需要多少张床位、多大平方米病房等硬件要求,有必要规定得这么细吗?结果是把社会力量都拦在了门外,而公立大医院资源日益集中,优质医疗资源难以下沉。
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
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如果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审批上,强化监管就容易落空。那么多网上混乱的医疗广告没人管就很说明问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放管服”文章,多到“宇下”问“草野”,问那些社会办医的企业、多点执业的医生、求医问药的病患,真正了解他们到底遇到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医疗服务新动能,切实补齐民生短板。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